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技术

我院儿科成功开展脐静脉置管术联合PICC治疗极早产儿三胞胎

发布时间:2018-12-03 14:32:51

  近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功开展脐静脉置管术,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打开了生命通道,确保了早期治疗的顺利进行。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近期收治了三位胎龄28周,体重仅1000克、1200克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三胞胎,面对这三个弱小的生命,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倍加呵护,精心治疗。为提高抢救及治疗的成功率,减轻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并避免输入高渗液体时对局部皮肤的损伤,入院后的第一天,从复旦儿科医院进修归来的牛俊红主治医师成功为患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手术过程中,导管通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开放静脉通道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非常表浅,血管壁薄,周围静脉留置针难以长期保留。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解决这一问题,但出生后三天以内患儿往往会出现皮肤水肿及周围循环差,易引起PICC失败。脐静脉置管技术比较旧的静脉输液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可留置较长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疼痛刺激,保证危重患儿的抢救,从而提高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

  脐静脉置管可以最长保留7天,7天后患儿生命体征较前稳定,已经拔管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团队成功为他们实施了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截至目前,我院新生儿PICC术已开展数十例。新生儿PICC不同于成人PICC,成人PICC导管内有导丝,导丝可在B超下显影,故成人这项操作可在B超的显影下引导穿刺。但新生儿手臂纤细,血管壁很薄,而且非常稚嫩,新生儿的PICC置管不能用导丝引导,整个操作全凭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操作者需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血管解剖知识。该项新护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长期输注高营养高浓度渗透压的药物对患儿脆弱的外周静脉所产生的损伤,同时能达到尽快发挥药效,减少反复穿刺静脉造成的痛苦,为抢救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开辟了持续安全、迅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关爱宝宝减轻痛苦,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